群魔亂舞的狂歡
驚心動魄的派對
期待盛裝的到來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圣徒之日”。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jié)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
萬圣夜起源于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Samhain,薩溫節(jié)),他們相信這是秋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
萬圣夜的象征物是南瓜燈(也叫杰克燈籠),古代愛爾蘭一個名叫杰克的人,讓惡魔答應施法,讓自己永遠不會犯罪。
杰克死后,其靈魂只能靠一根在蘿卜里放著的額小蠟燭,四處倘佯。后來愛爾蘭人發(fā)現南瓜比蘿卜勝一籌,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jié)的寵物。
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信徒們,在這一天,跋涉于僻壤鄉(xiāng)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靈魂之餅”。
這種傳統(tǒng)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fā)出“不請客就搗亂”的威脅。
蘋果插上竹簽,然后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
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
各種鬼怪造型、以萬圣夜常見的橘色、棕色或黑色為包裝的糖。
文字|網絡整理,使用請?zhí)鎿Q
頭部圖片|自制(可商用)
局部貼紙|自制(可商用)
圖片|135編輯器
其它樣式|135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