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一戰(zhàn)后,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zhàn)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并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步伐;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發(fā)生,日本經(jīng)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并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于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guī)?!敖斯病敝H,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并圖謀爭霸世界。
皇姑屯事件:日軍與東北軍閥張作霖曾有合作關系,但漸漸的,日本開始將張作霖視為障礙。
中東路事件:1929年6月15日至20日,遼、吉、黑、熱四省及哈爾濱特區(qū)軍政大員齊集沈陽,參加張作霖逝世一周年紀念會,并討論中東路等有關問題。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后,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所不斷發(fā)生的變化。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
1991年9月18日,中國政府在沈陽開放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日本前首相橋本龍?zhí)稍?997年訪華時拜訪過這個地方,寫下“以和為貴”,成為進入該館的第一個在位日本首相。
9月18日被不少中國人認為是“國恥日”,而中國民間要求將9月18日訂為國恥日的訴求也不時出現(xiàn)。
沈陽在9月18日9時18分鳴響防空警報3分鐘,以警示民眾勿忘國恥。
當前,已有哈爾濱、長春、昆明、合肥、杭州、烏魯木齊、南昌、齊齊哈爾、金華、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選在每年9月18日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文案來源:百度百科,僅作占位,請?zhí)鎿Q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D%C2%B7%E4%B8%80%E5%85%AB%E4%BA%8B%E5%8F%98/2573930?fromtitle=918&fromid=1930483&fr=aladdin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8360)
僅做占位,請?zhí)鎿Q
五角星元素:135編輯器樣式自帶,可商用
樣式: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