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哭”就是「不專業(yè)」嗎?
“在職場能不能哭”,就跟“要不要跟同事談錢”和“職場有沒有真朋友”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他人的經(jīng)驗也很難復制。但這其實也正常:在某種意義上,工作本身就是矛盾集合體,它實現(xiàn)人的價值,又常常讓人感覺沒有價值;它為我們創(chuàng)造收入,有時卻又制造出超過收入的消費;它提倡冷靜自持,但更多時候帶來的卻是沖突——只要工作還存在,關(guān)于這些話題的爭論,大概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作者:劉融
來源: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
盡管“職場不相信眼淚”,但最近的調(diào)查說,有超過一半的人都在辦公室哭過。
這份調(diào)查來自消費者研究平臺 Civic Science。他們詢問了超過 3 萬名美國成年人,結(jié)果是,有 57%的人承認,自己曾經(jīng)在辦公場所流過淚。
調(diào)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有 16000 多位受訪者,主要回答“是否接受這種行為”;第二部分有 33000 位受訪者,主要回答“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雖然這兩部分人群并不完全重疊,但都覆蓋了各個年齡段和工作崗位,所以基本上可以合并著看。
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面對“在上班的時候哭”這件事,人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還是有點偏離的。
首先,哭過不等于“認為哭是對的”:雖然在辦公室哭過的人超過了一半,但總的來說,表示“可以接受”的人只有 35%,多數(shù)人(51%)還是覺得“不能這樣”。
Civic Science
不過,哭過的人對這個舉動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較高的:這部分人里面,有 51%的人選擇了“可以接受”;而沒有哭過的另一部分人,能接受的比例就只有 19%。
Civic Science
以崗位類型來區(qū)分呢?去掉調(diào)查期間沒有在職的那些,最反對職場哭泣的工種是管理崗(Professional/Manager),達到了 55%,反對聲音最小的則是服務(wù)崗(消防員、服務(wù)員、兒童保育等),前者比后者高了 10%。但反對歸反對,身在管理崗的人們倒也沒少哭過(57%)。相較之下,服務(wù)崗的從業(yè)者們就比較知行合一,哭過的比例確實最高(63%)。
Civic Science
當然了,成年人的愛逞強還不止是這樣:按照年齡來看,35-44 歲的人最不能接受職場哭泣,但他們同樣也是哭泣比例最高的人群之一。總的來說,口是心非的職場中年們(25-64歲)仿佛要比最年輕和最年長的那兩撥更愛哭一點兒,好在三十歲過后,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這件事的接受程度也在慢慢提升?!澳昙o大了容易心軟”,在這件事情上倒是沒錯的。
Civic Science
另外兩個相關(guān)因素就是錢和壓力水平。
調(diào)查中,職場哭泣跟收入的關(guān)系算是比較一致的: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越不喜歡在工作場合哭,也越少哭。
Civic Science
但壓力卻不是這樣:對哭泣持中立立場、選了“I don't know”的群體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日常工作壓力很大的人(37%);在哭過/沒哭過的兩組當中,壓力大的人占比也挺近(20% VS 25%),反而是中等壓力者哭得多一些(60% VS 42%)??紤]到中等壓力者在這個測試里占了大多數(shù),他們可能才是在公司流淚最多的那一群。
在辦公室哭,到底是不是一個問題
從上面的調(diào)查看,成年人并沒有那么“不近人情”,“把哭泣的念頭徹底壓下去”的努力也不怎么成功。但大家之所以比較諱言這件事,還是因為它的結(jié)果實在難以預期:在之前的報道里我們也提到過,哭泣這種“非理性”的消極情緒表達方式,在職場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能會得到同情、幫助和親近,也可能給人留下軟弱、沖動乃至另有所圖的印象。
另一方面,這兩種效應也并不是公平地作用在每個人的身上的:耶魯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在工作上遇到麻煩時,女性如果表現(xiàn)出跟男性同樣的憤怒,反而會得到“不夠稱職”的偏見,這可能會讓她們更傾向于選擇哭泣這樣“內(nèi)化”的途徑消化情緒,而這可能又會加強當事者的內(nèi)疚感,以及其他人“女性就是愛哭”的刻板認知。至于男性,他們?nèi)绻笥谒^的“男子氣概”,同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面臨“想哭又怕丟臉”的困境。更何況,哭的原因遠遠不止工作本身,自我、家庭、人際關(guān)系等等,都有可能讓人把負面情緒帶進辦公室,加上多數(shù)公司對員工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和疏解的缺乏重視,“從來不哭”似乎是不可能的。
面對這樣的兩難處境,大西洋月刊的意見是,我們得“正常化”一點,不要為人之常情而 judge 自己。NBC 也給了一些實用的建議,比如找一個相對私人的空間、再次開口前冷靜一會兒、也不用太急著道歉,你甚至還可以預先提醒其他人“我這會兒情緒有點不穩(wěn)定”,給同事一點心理準備。
不過說來說去,“在職場能不能哭”,就跟“要不要跟同事談錢”和“職場有沒有真朋友”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他人的經(jīng)驗也很難復制。但這其實也正常:在某種意義上,工作本身就是矛盾集合體,它實現(xiàn)人的價值,又常常讓人感覺沒有價值;它為我們創(chuàng)造收入,有時卻又制造出超過收入的消費;它提倡冷靜自持,但更多時候帶來的卻是沖突——只要工作還存在,關(guān)于這些話題的爭論,大概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作者簡介:劉融,公眾號: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來自「好奇心日報」的一個常年發(fā)布突破性研究且頗具氣質(zhì)的公眾號。
責任編輯:Spencer Kennjane
原作者名:劉融
轉(zhuǎn)載來源:好奇心研究所(ID:QLab42)
原文標題“在辦公室哭”就是「不專業(yè)」嗎?
授權(quán)說明:口頭授權(quán)轉(zhuǎn)載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排版技術(shù)支持
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