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高級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人們深度思考能力

你永遠無法傷害一個喜歡深度思考的人,他早就謀略了你的謀略,在你認為他是傻子的時候,你在他心中已經成了垃圾。足夠聰明的人在這類人面前都會很坦誠,搞謀略,玩心機沒多大意義;你要和他談合作就不要只講利益,還要把風險擺出來,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風險的存在


chess-g9a27fed58_1920.jpg

你永遠無法傷害一個喜歡深度思考的人,他早就謀略了你的謀略,在你認為他是傻子的時候,你在他心中已經成了垃圾

足夠聰明的人在這類人面前都會很坦誠,搞謀略,玩心機沒多大意義;你要和他談合作就不要只講利益,還要把風險擺出來,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風險的存在;他們不當面揭穿,是想看你能夠表演到什么時候,看你手里的牌還有哪些。

很多人在談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喜歡拐彎抹角的說一些邊邊角角的話,老半天不切入正題,我很不喜歡這種方式,我聽半天聽不出你到底要講什么,其實我想聽的事情無非就是三個:你遇到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后果,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比如:你走路摔了一跤,導致腳踝紅腫不能動,現(xiàn)在希望我能送你去醫(yī)院。

把這三個事情講清楚了,我肯定能夠明白,也知道我大致要怎么做才能幫到你;但很多人一上來就是不講這些,盡扯一些有的沒的,什么“現(xiàn)在好疼啊”,“早知道今天不穿高跟鞋了”、“這路怎么還沒修”,你這bb來bb去的,我還以為你只是發(fā)發(fā)牢騷,沒多大事,但等我聽懂了,你腳是不是該廢了。


將上面的小例子是讓你們明白經過思考和不經過思考的對話是不一樣的。深度思考一定是可以訓練的。方法也不難,從簡單的思考結構開始。

如何訓練深度思考

初級方法

心里銘記上面一個結構:你遇到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后果,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工作中和生活中同樣如此。你遇到的事情:我們最近的流量下降得很厲害。造成的結果:導致我們的廣告營收方面也在下降,特別是銷售團隊,接廣告很難,收入降低,他們對運營部有些情緒。需要的幫助:希望增加運營資源的投入,做幾場活動來拉新。


你應該跟公司或者領導這么去匯報情況,你根本不用講你自己的感受,因為老板沒那么多時間來跟你感同身受,講感受沒卵用。把這點運用在日常中,特別是工作中,別人來找你協(xié)助的時候你也可以通過這個結構去反問:怎么了,后果嚴重嗎,需要我什么樣的支持。


很多時候,其他同事跟我溝通,說了很多東西,我大約在前面幾句話就能夠知道發(fā)生的事情,后面我其實是不想聽的,我就會說:“那需要我做什么嗎?”所以,當你大致明白緣由的情況下,為了節(jié)省你的時間,你可以打斷他,反問。


上面講的是比較初級的思考結構。


你看似沒有進行思考,但其實你和別人溝通之前一定要這么去思考,而且是提前的,主動的想好怎么講。這是訓練結構思維。更深層的思考就沒那么簡單的訓練。


高級方法

需要你從綜合角度去長時間的理清楚整個事情的邏輯線,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列出來,把你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列出來,把方案無效的方案也列出來。


你要站在更高的層面去全局思考。當你要解決流量的問題的時候,你的思考應該是體系化的。比如,你要清楚流量的運作結構。


流量=流入量、存量和流出量的組合流入量就是用戶怎么來的,通過什么渠道來的。存量就是他們來了之后分別都在哪里(在你的哪些應用中,或者在你的應用的哪些板塊中)。流出量就是他們怎么走掉的,通過什么方式走掉的。


你思考的起點就是“流量系統(tǒng)”的起點,但你需要了解這個系統(tǒng),你才能夠站在這個系統(tǒng)上面去做深度思考。接下來就是結合你的業(yè)務對流入量、存量、流出量這三個指標進行梳理。當你發(fā)現(xiàn)流入量的入口不夠多,你的解決方案就有可能是增加入口(在多個平臺引流或者投放)


當你發(fā)現(xiàn)存量不穩(wěn)定,你的解決方案有可能就是給用戶提供持續(xù)的價值,產品功能也好,內容福利也罷,如通過持續(xù)的問卷調查,開發(fā)更有價值的功能,推出活動,發(fā)布高價值內容等等。


存量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為流量池的用戶持續(xù)性地提供價值。當你發(fā)現(xiàn)流出量很大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就是盡可能堵住流量出口,幾個流量巨頭公司互相不能分享,在平臺做限制(抖音不能留微信,微信不能分享抖音)目的就是堵住流量出口。當搭建好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之后,這時候你基本有了可以落地執(zhí)行的解決方案。然后就要對這些結構的關鍵因素去進行干預,也就是方案的執(zhí)行。


負責流量入口的需要多少人,需要做什么事情,這些事情做好之后是否可以真的達到目標。負責存量的、負責流量出口的同樣是這樣的思路。把搭建起來的結構,拆解成具體的任務,分配下去。


你們看似上面是在介紹流量體系的知識以及運營方案的撰寫,其實,你再深度思考下,再揣摩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講的是“深度思考的路徑”。


總結起來就是:體系聚合——>結構搭建——>結構拆解

體系聚合的意思就是,你一定要了解多個知識點,一個“流量”二字就能分出很多東西來,你需要將這些東西聚合起來并思考。結構搭建的意思就是,你要把聚合起來的知識搭建一個結構并且理清楚它們之間的邏輯線路和因果關系。結構拆解的意思就是,你要把搭建起來的結構拆解并分配到責任人上去。


上面這一套是一套通用的從0-1的方案誕生的思路框架。


本來想畫一個結構圖,但想想好麻煩,還是算了,大家仔細看文字吧。記得高級方法的內容,可不要看字數少,但思路是清晰的,你們自己根據文字去畫一個結構圖,無異于讓你們進行了一次深度思考的訓練;

如果你再根據你畫的結構圖,講目前工作中負責的事情套用進去,你會獲得巨大的收獲,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自己的工作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也明白應該怎么去聚焦。之后,你用這套框架在工作中去執(zhí)行,你會發(fā)現(xiàn)你簡直如魚得水,游刃有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壓力瞬間小了很多,因為你懂得了分配,懂得了拆解。


我通常在想不通事情的時候就會畫圖,我把存在的問題,可能影響的因素以及可能解決的方案都結構化的畫出來,并理清楚它們的邏輯關系,當我畫了這個圖,我就更加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尋找邏輯和因果關系只要我能夠找到這些問題之間的種種關系,并且將它們整理出來,我就能夠找到解決辦法。因為問題的存在必然有影響的因素,這些影響的因素背后牽扯的是什么,找到影響因素的背后的東西就能夠找到解決辦法。


這里,我再來總結下,綜上內容,表面看上去是要懂得很多才行,實際上你只需要找到問題的因果關系,理清楚問題的邏輯關系;


發(fā)揮你的小腦袋,其實這些東西背后還有一個特質就是,多思考!深度思考一定離不開思考且長時間的思考。而且是有方法的,高效的思考。方法我教給你了,就是找邏輯,找因果。


怎么算是高效的思考呢?就看你要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聚焦到什么程度,你要解決新增的問題就不要去思考留存的問題。再思考下上面這段話,背后的本質是什么?


先不要看下面的話,先思考上面(標紅)的話,在你的認知體系里,你還能找到什么詞來形容上面這段話。


-不許偷看
-不許偷看
-不許偷看
-不許偷看
-不許偷看
-不許偷看

沒錯,是做減法。


所以,深度思考的方法是找邏輯和因果,高效的方法是做減法以及聚焦問題。這篇文章你可能覺得有些散亂,但這正是考驗你的時候,把這篇文章整理成結構圖,從文字中提煉出導圖,提煉出方法論,你就很厲害了;再結合你自己的認知去優(yōu)化這個方法論,那你就牛逼了。


你必須要明白一個事實:盡可能去提升你的【精煉】能力,一旦你掌握了這項能力,你就更容易掌握【看到背后】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懶惰的人,一種是懶得想,一種是懶得做。懶得想,你得到的是別人給你的點子,那是別人想給你的,但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但你失去的是思考力、辨別能力,你會很容易上當受騙。懶得做,你得到的是別人給你做好的東西,那是別人想給你的,它可能是你想要的,但它可能對你是沒有用的。你失去的是執(zhí)行力以及很多的機會。當一個人同時具備這兩種情況的時候,基本就是個廢物了。


文章來源:作者:溫清河。公眾號:溫清河。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